這是發生在大哥身上的事情,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思考~
話說大哥小三下學期,因為過年放連假要補課,
所以期末考結束,有好幾天是要到校上課,卻没什麼課程可上的日子,
當然老師會安排同學寫書法,不然就辦同樂會等等,
其中有一天是學校輔導室安排的影片宣導。
記得那天是星期五,大哥只有唸半天,
一如往常的,在大約的時間在樓下等大哥回來,
大哥剛進門時,毫無異狀,隨口問了他,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事,
没想到,他竟然狂哭,而且哭個不停~
問他到底發生什麼事,一開始還不說,
後來斷斷續續說出是學校輔導室播放的影片讓他很害怕。
我心裡想,學校輔導室的影片應該不會有問題啊,
所以就打電話給輔導室老師想了解一下影片內容。
輔導室老師說,那是縣政府發給學校,要宣導尊重兩性平等的影片,
因為在大哥拼湊不出來的句子裡有提到"自殺"兩個字,
也跟老師說他有提到自殺兩個字,
老師就說那是片頭有舉實例,「屏東某國中的男生,因為行為舉止比較像女
性,結果被同學笑是娘娘腔,然後在某一天上課時,他跟老師說要去上廁所
,就再也没有回來過了。」
這個實例是剪報,只有在片頭帶過,而且没有任何聲音,
而後續的影片,則是跟學生講解,某些男生可能行為比較細膩,要學生懂得
尊重這樣的同學等等~(這片只談男生)
輔導老師也想和大哥談談,結果大哥一聽,就又開始狂哭,
所以我就跟輔導老師說,我等他平靜再跟他談好了。
電話掛斷,我就笑笑的跟大哥說:「你很無聊吔!那影片又没什麼問題,你
怎會怕成這樣啊?」(我是故作輕鬆狀哦,其實一點也不輕鬆)
大哥就猛哭說:「嗚~嗚~妳不要再說了,嗚~嗚~」
過一會,大哥的導師就打電話來問情形了,
我就大概再講一下大哥的狀況,導師說大哥在學校没有異狀啊?
而且是第一堂課就看影片,看完還有討論並寫讀後感,
因為大哥一直說:「好可怕,好可怕,自殺~」
可是影片裡面完全没有提到,所以我跟導師談完的結論應該是~
大哥走路回家時,可能在路上有同學提出片頭報導的那個男同學再也没有回
來的意思是自殺了。
這一次的事件,大哥收了好幾次的驚,(他阿媽幫他收的)
而且,大哥有很長的一段時間,一定要有護身符才能睡覺,
只要護身符一没看到,就一副驚嚇狀,
我還很怕他不敢去上廁所,每天他從學校回來,就是先問他有没有上廁所~
這件事發生後,我想了很多,
或許是我不讓小孩看不屬於他們年紀該看的電視,
(大哥他們在家也不太能看電視,因為他近視太重了。)
可是我管得了自己的小孩,卻管不了別人家的小孩,
那當我家的小孩遇到別人的小孩對事情有不同的想法跟說法時,
他的認同力跟適應力是否可以跟得上,這似乎是我該深思的。
就如前陣子的爆粗口事件,當然那是不良示範,
可是我覺得與其去抗議名嘴講錯話,
倒不如趁這個新聞去教小孩判別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,
什麼話會傷到別人的自尊,或罵到別人的父母,
應該會比抗議來得比較重要。
而前陣子二哥班上的女同學,拿筆蓋戳他一事,
其實我本來想跟二哥說:「那你就不要跟她玩,離她遠一點」,
話到嘴巴,我就收回去了,因為這樣我會讓二哥失去交朋友的機會,
也無法讓他學習到自己該如何保護自己。
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上的一塊肉,
但是保護過度之下,小孩忘了該如何與人為友,也不知該如何保護自己,
其實我們該回頭想想,我們小時侯父母並没有現在父母這樣的呵護,
但我們卻能自行吸收外在訊息分辨好壞,與人為友,也懂得保護自己。
呵~呵~仔細想想,我國小時,就看聊齋誌異了呢!